磯崎新窮極一生思考著空間和時間在建築裡微妙的關係,他曾說「為了找到最適切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我不能安於單一風格的建構積累,變化成為我的作品中唯一不變的事情;而矛盾的是,這也恰恰成為了屬於我自身的風格。」懷抱著前衛的思想,使他的作品猶如時代的巨輪,橫跨世代的對話,推動著建築思維不斷革新。
庫哈斯這實驗性的精神,不斷地推翻當今的建築思維,譫狂的設計向大眾宣示,未來21世紀的都市亂局。庫哈斯將其全球化面臨的交融和生態環境的惡劣性,透過建築及其論述勾勒出對於未來城市的幻想,啟發了許多年輕的建築師,打造了世界多元的新樣貌。
「光」是Siza一生設計建築最重視的元素。兩側大廳立面上不對稱排列的柱子將空間各自獨立。牆面上各以代表葡萄牙的紅色上釉陶瓷面磚及綠色上釉陶瓷面磚佈滿,在光影強烈對比下,柱子之間凹凸分明,清晰輪廓中帶著靈動有趣,展現了Siza對於空間宏觀的掌控力和細緻的觀察力。
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對於印度建築深刻的見解,使他的作品充分的展現出東方文化的氣質與對大自然的敬畏,同時融入對於當地文化的重視與改變社會的理念,使他不論是在印度或是國際間,都備受推崇。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以低調嚴謹的設計,實際的改變他人的生活。
Yvonne Farrell與Shelley McNamara將這些不同性質的空間共存在一起,打破各個空間既定的氛圍,增加在不同功能空間中的想像。同時注重人在空間中的感受,對於人與空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建築內外的連結與平衡,都有細膩的安排與巧思。期望建築不論多麼龐大,都能保留親切感,使他們的作品致力於改善且優化社區,使城市更好的運轉。
Kéré的出發點向來都是因為人,以當地的材料,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工程手法,在那些物資匱乏的地區,因地制宜的設計出最符合當地需求的建築。Kéré始終相信,每個人都有享有高品質生活環境的機會,他用自己的方式,不斷的改善那些在世界上被遺忘的角落。
David Chipperfield簡約卻優雅的設計風格,與他對於歷史與文化的敬重,使他在歷史建築的翻新工程中備受推崇。David Chipperfield忠於原建築的結構與設計,而不是強硬的以現代建築取代。保留原始建築的記憶,以精巧的設計為歷史建築注入新的生命。
⻑屋是⽇本傳統的⼀種建築樣式,以基本⾯寬垂直於街道向內延伸。⽽臨街的部分往往會被⽤於⼯坊或店舖,也就是說裡側的居住空間對於外⾯世界是有⼀段距離的。⽽住吉⻑屋這個安藤⽣涯早期的成名作充分表現出了安藤的設計哲學,開頭提到的⻑屋部分傳統元素與安藤的材料⾵格結合,產⽣了⼀個封閉的清⽔混凝⼟盒⼦,在其中所有事件都是內聚的。
在後代主義的浪潮蔓延之時,有⼀群建築師對於當代科技、⼯業技術元素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與現代主義不同,後者強調的是新技術的應⽤,在形式外觀上往往順其⾃然或是盡可能簡潔。⽽前者除了重視新技術的應⽤之外,他們還將這樣的應⽤回應到建築的型態上,甚⾄進⼀步的滲透到美學、⽣活模式等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