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建築為何重要?
書名:建築為何重要?
作者:保羅 · 高柏格
專欄作者:方懷萱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我想知道建築除了符合居住條件外,建築又在追求什麼? 建築如何影響人們的感受? 建築存在於我們生活中,我們要如何欣賞建築,進一步提升對建築的判斷力和美學的分析能力。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本書從建築評論大師保羅 · 高柏格的著作一書中,帶著讀者閱覽世界上許多的建築作品,將視覺看到的建築實物轉化為建築師想傳達的意涵。教我們如何抓住的感官欣賞建築,感知時間與空間在建物與周遭環境之間的關係。欣賞建築就像欣賞藝術,但建築比藝術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因為它直接影響我們的日常環境,並觸動我們內心的感受。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內容是什麼?
本書提到「『挑戰』和『舒適』的矛盾為建築作為藝術的核心問題。」藝術只需關注在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再去定義,大可不必在乎舒適性。但是,建築不一樣,將建築作為藝術探討,還需要回應空間之於人的感受,有時候超乎藝術價值。當代建築師不斷試圖以自己的作品,表達了內心存在著對於社會細微的觀察,與當地環境和諧地融合。舉例一位葡萄牙建築師 ―― 阿爾瓦羅‧西扎(Álvaro Siza),「光」是Siza一生設計建築最重視的元素,從作品中可見他對於光影的敏感度,深度探討建築與環境的融合。Siza在複雜的環境下,試圖化繁為簡,提煉出創造出簡潔而優雅,低調又不失其色彩的建築風格。
後記:人的情感定義建築與藝術
本書許多的案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建築師 ——林瓔 (Maya Lin)。她在1981年為華盛頓特區設計的越戰紀念碑,在一片漸緩的草皮上,兩面大約七十公尺長黑色花崗岩牆,以V形的姿勢擁抱著一段歷史的傷痛。牆上刻著亡者姓名,表達了對亡者崇高的敬意,靠近牆邊,同時看見自己的倒影,沿著牆邊行走,向下傾斜的步道上,牆體逐漸拔高,彷彿陷入戰爭的深淵,走入深沉的悲痛中。走到盡頭處,轉個彎,開始往上坡,朝著光的方向走去,如釋重負的感覺,才明白自己經歷了一場戰爭後的救贖。這座富有深遠意義的越戰紀念碑作為一件藝術品,透過兩面牆構成了一個虛擬的公共空間,承載著往生者與家屬之間的情感聯繫。「牆」,透過林瓔的設計,加入亡者姓名,重新定義了其之於建築的意義,超脫美學之外,利用行走與視覺的變化,觸動了民眾情感的共鳴。
延伸思考:
1. 建築除了提供人遮風避雨得場所,還有什麼更進一步的作用嗎?
2. 建築和藝術品差異為何?
3. 建築如何牽動人們的感受?
延伸活動:
找5個成員,選擇幾座著名建築的圖片或簡介,讓參與者根據提示或簡短描述來猜測是哪座建築。可以包括建築師、建築風格、所在城市等信息。
延伸網站: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36652805711
阿爾瓦羅‧西扎(Álvaro Siza)
https://zh.wikipedia.org/
越戰紀念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etnam_Veterans_Memorial
作者:保羅 · 高柏格
專欄作者:方懷萱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我想知道建築除了符合居住條件外,建築又在追求什麼? 建築如何影響人們的感受? 建築存在於我們生活中,我們要如何欣賞建築,進一步提升對建築的判斷力和美學的分析能力。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本書從建築評論大師保羅 · 高柏格的著作一書中,帶著讀者閱覽世界上許多的建築作品,將視覺看到的建築實物轉化為建築師想傳達的意涵。教我們如何抓住的感官欣賞建築,感知時間與空間在建物與周遭環境之間的關係。欣賞建築就像欣賞藝術,但建築比藝術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因為它直接影響我們的日常環境,並觸動我們內心的感受。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內容是什麼?
本書提到「『挑戰』和『舒適』的矛盾為建築作為藝術的核心問題。」藝術只需關注在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再去定義,大可不必在乎舒適性。但是,建築不一樣,將建築作為藝術探討,還需要回應空間之於人的感受,有時候超乎藝術價值。當代建築師不斷試圖以自己的作品,表達了內心存在著對於社會細微的觀察,與當地環境和諧地融合。舉例一位葡萄牙建築師 ―― 阿爾瓦羅‧西扎(Álvaro Siza),「光」是Siza一生設計建築最重視的元素,從作品中可見他對於光影的敏感度,深度探討建築與環境的融合。Siza在複雜的環境下,試圖化繁為簡,提煉出創造出簡潔而優雅,低調又不失其色彩的建築風格。
後記:人的情感定義建築與藝術
本書許多的案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建築師 ——林瓔 (Maya Lin)。她在1981年為華盛頓特區設計的越戰紀念碑,在一片漸緩的草皮上,兩面大約七十公尺長黑色花崗岩牆,以V形的姿勢擁抱著一段歷史的傷痛。牆上刻著亡者姓名,表達了對亡者崇高的敬意,靠近牆邊,同時看見自己的倒影,沿著牆邊行走,向下傾斜的步道上,牆體逐漸拔高,彷彿陷入戰爭的深淵,走入深沉的悲痛中。走到盡頭處,轉個彎,開始往上坡,朝著光的方向走去,如釋重負的感覺,才明白自己經歷了一場戰爭後的救贖。這座富有深遠意義的越戰紀念碑作為一件藝術品,透過兩面牆構成了一個虛擬的公共空間,承載著往生者與家屬之間的情感聯繫。「牆」,透過林瓔的設計,加入亡者姓名,重新定義了其之於建築的意義,超脫美學之外,利用行走與視覺的變化,觸動了民眾情感的共鳴。
延伸思考:
1. 建築除了提供人遮風避雨得場所,還有什麼更進一步的作用嗎?
2. 建築和藝術品差異為何?
3. 建築如何牽動人們的感受?
延伸活動:
找5個成員,選擇幾座著名建築的圖片或簡介,讓參與者根據提示或簡短描述來猜測是哪座建築。可以包括建築師、建築風格、所在城市等信息。
延伸網站: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36652805711
阿爾瓦羅‧西扎(Álvaro Siza)
https://zh.wikipedia.org/
越戰紀念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etnam_Veterans_Mem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