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社區設計的時代

書名:社區設計的時代
           用「不造物的設計
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
作者:山崎亮
專欄作者:翁晟郁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同樣面臨高齡化的台灣,正需要敦親睦鄰的時代,我們選擇的是冷淡,是環境還是社會風氣導致人際關係的疏離。該如何改善現代社區參與度的低落,在已經飽和的空間中,最有效的利用閒置空間,重新將街坊之間串聯。

這本書在說什麼?
現代社會為了達到高效率的生活而進行專業分工,從前那個全村為了鋪路同心協力的場景消逝,現代人將社區各種大小事委託至行政單位,我們認為理所當然。失去合作動機的我們,逐漸與鄰居失去互動,日本「孤獨死」的問題層出不窮。作者藉由多個實際參與的案例,引導讀者與那些失去連結的居民,以「不造物設計」的方式,靈活運用現有空間,將人際連結重新帶回社區中。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內容是什麼?
在本書的第三章中,作者以兩位原先對於社區參與毫無熱情的居民為例,講述他們改變的故事。其中第一位中村先生(P130),原先因不屑社區設計團隊,作為外地人卻自以為了解的社區營造。被迫出席活動後,了解了社區設計團隊背後付出的努力。以當地人的角度,真實的作出改變社區的行動。在不斷的參與活動後,更成為團隊領導者。在社區營造中,最積極的卻是外地人,然而比外地人更不了解當地環境的,卻是實際生活的居民。有些荒謬卻現實的,中村先生正是現代人的縮影。

後記:改變空間之前,要先改變人
在我們鼓吹著居民參與的社區營造時,回望自己,是否有做到所謂敦親睦鄰。站在門前等待鄰居關上門才開啟大門,不想非必要社交的我們,所謂現代人。是環境使我們開始冷淡,還是我們自己的選擇。確實因專業分工,我們將為社區付出的責任推付給政府、給廠商。再加上網路的發達與普及,人際連結的規模與以往不同,我們交流的範圍不再拘泥於社區,鄰里間的互動也在這些前提下消失。我們對社區的責任不再,我們對環境的問題冷眼旁觀。問題不在環境,而是我們。

延伸思考:
1.社區營造的目的為何?
2.對你來說,社區的互動重要嗎?為什麼?
3.如何在社區互動與私人自由間取得平衡?

延伸活動:
找到5個組員,各自在紙上寫下你認為可以增加社區互動的空間或活動。寫好後翻開並與組員分享,一同討論該方案的可行性與原因,並進一步討論如何改善方案。

延伸網站: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30572713086
《好書推薦》社區設計的時代
(圖片來源: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30572713086)
《好書推薦》社區設計的時代
日本兵庫縣姬路市家島居民(圖片來源:本書P146)
《好書推薦》社區設計的時代
從美軍基地遺址變更為克里西菲爾德國家公園 (圖片來源:https://network.thehighline.org/projects/crissy-field/)
《好書推薦》社區設計的時代
日本島根縣海士町振興計畫居民會議 (圖片來源:https://www.nippon.com/hk/in-depth/a03801/?pnum=3)
《好書推薦》社區設計的時代
丸屋花園百貨公司專案 (圖片來源:https://www.kagoshima-yokanavi.jp/zh-TW/spot/10363)
《好書推薦》社區設計的時代
島根縣海士町土祭 (圖片來源:https://ohmatsuri.com/zh/articles/shimane-kin-nyamonya-matsuri)
《好書推薦》社區設計的時代
有馬富士公園舉辦水生昆蟲觀察會 (圖片來源:https://www.asahi.com/eco/column/happiness/TKY201206120189.html)